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少了欢笑,多了悲伤,新型冠状病毒的肆意蔓延,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迅速拉开帷幕。我院为四川省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广安市新冠肺炎危重症集中收治中心,共收治确诊17例,其中危重症5例,重症2例。
其间,肿瘤科多名护理骨干临危受命,主动请缨参加新冠肺炎抗疫工作,经过大家夜以继日的积极奋战,使得我市新冠疫情得到初步控制。
大年初一伊始,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0余载的科室护士长曾小梅第一时间到岗,投入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她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不能忘了我的使命与责任,不能负了这身白衣,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践行学医当初救死扶伤的誓言”。随着疫情升级,住院病人增多,需要增加隔离病区,1月27日,曾小梅护士长来到新建隔离病房A区时,作为病区仅有的一名护士,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隔离病房布局重建、各种标识的制作及张贴、人员的培训、各种工作流程、职责的制定、病房各种防控物资的准备等都要她独自一一落实,纵使经常加班到深夜却还是不忘回肿瘤科看看科室的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病区开始收治重症患者时,她更加忙碌了,经常能在病区里看到她小跑的身影,始终用高标准来落实病人的救治、各种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各环节消毒隔离、督促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落实, 因为她明白,只有严格把关,筑好这道防线,才能保障病区医务人员不被感染,才能对得起和她共同奋斗的战友及亲人们。
曾小梅护士长在隔离病房连续奋斗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在这期间,一共有10名患者治愈出院,当收到患者手写感谢信感谢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时她潸然泪下,觉得自己守护的生命有了新生,觉得我们白衣天使不负人民群众的生命所托!
我科护士蔡长莉在接到抗战疫情防控通知时立即投入到医院的抗疫前线。经过统一的岗前培训后于2月1日正式投入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初到隔离病房时她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但是看到战友们忙绿的身影、患者痛苦的表情,她知道这里需要她她不能退缩。为了方便戴帽子也为了职业防护需要,她毅然将留了5年的及腰长发剪成了短发,在努力克服防护用品穿戴和工作中的不适感后,更加坚定了她在隔离病房工作的信心。虽然随着防控需要科室的护理人员陆续增加,但每次长达5个多小时的护理工作之后还是免不了会出现衣服湿透、面容变形、口干舌燥等不适。忙碌的工作总是使得她们忘记饥饿,留下满脸疲惫。隔离病房的工作虽然只有两周,但在她的心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3月1日13:00我科接到隔离病房B区护理会诊通知,邀请为一名危重症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我科立即派出邓洪渠、王琴两名专科护士进行会诊。该患者老年女性,基础疾病较多,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本次颅内出血同时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身上还安置有胃管、尿管等多种管道;患者肥胖,臂围达34cm,外周血管极差,之前多次行股静脉及颈静脉CVC置管。在超声科老师评估上肢静脉血管无血栓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的责任医生、护士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置入PICC完全必要;14:10我科两名护士按隔离病房防护要求为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前期为患者摆放体位、血管评估之后,两名护士老师防护服内的衣服就已经被汗水湿透,管道置入成功后隔离病区的老师曾开玩笑说“我们终于不用每天再为她的血管穿刺进行考古了”,可见血管通路的建立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性。3月2日该患者CT显示导管位于T6,这是我们为第一例新冠病人置入PICC导管病例,也对我们在静脉血管通路操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守好人民的健康关亦很重要。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外面店铺大都已关门,普通病房住院患者面临吃饭难的问题,总是靠吃泡面,喝白开水应付三餐,特别是 肿瘤患者的营养将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我们的医护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们多次用自己的就餐卡为病人买饭送饭,这种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做法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特别在大年初一及元宵节特殊日子里,肿瘤科的医务人员为住院患者及家属送上了热腾腾的汤圆,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是每一颗汤圆都代表着医院医务人员的心意,也让患者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里感受到了丝丝温暖。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此次疫情中医务人员以团结之心,战斗在前线以绵薄之力筑起人民的健康围墙。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救死扶伤,守护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定能战胜疫情,在春暖花开时迎来这群可敬逆行者的凯旋归来!
四川省抗癌协会微信公众号
电话:028-8542011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长寿南路37号
邮箱:sckaxh_bgs@163.com
邮编:610041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