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称“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安排,抗疫防疫成为这段时间的“主旋律”。那么,对于需要化疗或正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疫情期间如何合理安排化疗?
肿瘤患者本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这可能雪上加霜,导致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使化疗患者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由于医院属于人群相对聚集的区域,人群流动较大。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推迟化疗时间或者改为口服化疗药物。尤其对处于术后辅助化疗或维持化疗阶段的患者,建议适当延长化疗周期间隔时间。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强,而肿瘤患者的免疫力较为低下。因此,无论是否处于化疗期间,均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做好个人防护隔离措施。
如:勤洗手、室内开窗通风消毒、尽可能有独处的空间;如果必须出门则要带口罩,避免受凉感冒等。如果患者与家属共同居住,尤其对于需要外出工作或有“感冒”、“发热”症状的家属,应尽可能减少甚至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必要时在家里也请带口罩,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清洁经常触摸的家具,不共用餐具、毛巾和饭菜等。
对于有疫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需要居家隔离的家属,隔离期内请避免和肿瘤患者同住,如果条件不允许,应为肿瘤患者保留独立空间,并开窗通风;如果患者和家属都已经在居家隔离,请参照中国疾控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指南。
疫情期间出现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患者化疗后或居家期间出现感染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也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首先应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必须就近到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在排除病毒感染后,再找专科医生处理。
如果出现非感染相关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建议与主管医生联系,进行就医指导,或就近到医院专科门诊处理。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疼痛等可能的肿瘤相关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同时与主管医生联系指导后续处理。
疫情期间如何查血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化疗期间的恶性肿瘤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甚至一些反应毒性的血液指标是必要的。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或肝肾功毒性,风险很高,因此,即便在疫情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仍然要引起重视!但由于疫情,建议患者就近到人群密度较小的社区服务中心或一、二级医院进行检查,若出现明显异常,需到就近医院处理并与主管医生联系指导治疗。
CT、核磁、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若非必须或疫情相关,在不影响日常诊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推迟检查时间。
如果必须出门怎么办?
如果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必须要去医院就诊,需仔细阅读当地卫生部门公布的发热门诊单位,尽量避免到这些单位的门诊;采用就近处理的原则,并且提前联系就诊医院,或看医院的公告。在出门后,应该注意以下事宜:
1、注意保暖,出门要全程带N95或外科口罩。
2、尽可能乘坐私家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除检查和治疗外,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4、注意手的卫生消毒。
5、保持良好心态就医,相互尊重。
6、从医院回家后,请换衣服、正确处理口罩、正确洗手,最好进行全身淋浴换衣服。
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柳叶刀 肿瘤》上关于中国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调查数据显示,癌症患者感染率高于中国的总体癌症发生率(1.3% vs.0.3%),癌症患者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38.9% vs. 7.9%),该数据的研究者建议在疾病流行地区,对于处于稳定期的癌症患者,应考虑推迟化疗或择期手术,加强个人防护,若感染新冠病毒,尤其老年或合并症患者,应加强监测或治疗,优先处理。基于此,建议肿瘤患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到医院就诊的频率,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Liang WH, Guan WJ, ChenRH,etal.Cancer patients in SARS-CoV-2 infe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 in China. LancetOncol,2020, February 14. DOI: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0)30096-6.
四川省抗癌协会微信公众号
电话:028-8542011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长寿南路37号
邮箱:sckaxh_bgs@163.com
邮编:610041
官方微信公众号